如何写好诗词的教学设计?以台州真题为例
发布日期:2022-05-27 浏览量:237
[教师资格] 报名入口 | 成绩查询 |历年真题 | 报考条件 | 面试技巧 | 课程辅导
[教师招聘] 招聘公告 | 报考指南 | 真题解析 | 在线名师微信答疑:400-097-8885
[辅导培训] 博越师考千人成师计划 | 王牌集训营 |浙江教师资格认定时间 | 免费答疑QQ群
浙江省各地招考交流群 点击添加 | 关注博越师考微信公众号:boyuejiaoshi
30.请根据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设计一篇完整的教学简案。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附:教材内容节录)
《沁园春·雪》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笔下北国风光的壮丽,感受作者革命的豪情壮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感受词语言(韵律)之美。
3.学习融情于景的写法。
《沁园春·雪》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笔下北国风光的壮丽,感受作者革命的豪情壮志。
难点:知人论世,体会作者抒发情感背后的原因。
《沁园春·雪》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揭示题目,顺势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沁园春·雪》。(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有什么想说/问的吗?(师生交流)
师总结:是谁看的雪,这雪有什么特点,通过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一探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后生字,学生互评:字音是否准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全词,注意读准词的节奏。
2.听教师范读,调整朗读节奏。
3.思考,全词的上阙和下阙是什么关系?
点拨:上阙写景抒情,下阙评古论今
(四)研读词,深入体会
1.体会雪景的壮美
(1)朗读词的上阙,这是怎样的北国风光,圈画出相关词句。
(2)师生交流:
千里、万里——如何才能看到这样的画面?想象这样广阔的雪景。
顿失——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样的比喻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试比高——为何要比高?此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妖娆——有哪些事物可以用这个词形容?如何理解这个词在语境中的含义?
(3)师引导:上阙把读者引入一个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试比高”表现出了大自然奋发的姿态和活力,最后两句的虚景更加强了对这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请同学们带着对上阙的理解和体会朗读上阙。
(4)指名朗读,师生互评。
2.感受豪情壮志
(1)朗读词的下阙,思考: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圈画出相关词句。
(2)师生交流:
竞折腰——为什么竞折腰?这句词有什么作用?
惜——让作者感到惋惜的是谁?为什么感到惋惜?
略输、稍逊——“略”和“稍”这两个副词有什么作用?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判有什么特点?
一代天骄——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来形容成吉思汗?(展示成吉思汗的资料)
只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俱往矣——除了这些人物,你还知道有什么“往矣”?
还看今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对毛主席的了解来谈一谈。
(3)师引导:“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请同学们带着对下阙的理解和体会朗读上阙。
(4)指名朗读,师生互评。
(五)巩固小结,拓展延伸。
1.仿照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一写南国的风景。
2.背诵全词。小组派代表参加背诵比赛,从读音,停顿,流畅,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代表。
(六)作业
找毛泽东其他的词作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上阙:写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下阙:评古论今——客观中肯、万丈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