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与陶行知教育观点的比较

发布日期:2022-06-17    浏览量:645

[教师资格] 招聘公告 |历年真题笔试资料  | 面试资料 | 冲刺卷

[教师招聘] 招聘公告 | 历年真题| 面试真题 | 在线名师微信答疑:boyueshikao

[课程培训] 金秋启航计划-提前批面试课程 | 刷题打卡 免费答疑微信

浙江省各地招考交流群 点击添加 关注博越师考微信公众号:boyuejiaoshi  

5e956e743d612.png

热门直播|备考资料|教师资格证|报考公告

一、“教育即生活”VS“生活即教育”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有把学校外面的生活世界压缩搬到学校生活空间来的意味,在这个学校打造的生活空间里教育受教育者这种做法使教育与生活实际有所联系比起以往的教育理论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没有从根本上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并不是照搬杜威的教育理论,而是在中国当时现有的国情上提出的:第一,生活是教育的理论源泉,它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第二,教育由生活决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和内容。第三,教育功能发挥离不开对生活的参与。他的教育思想是对杜威教育理想的灵活与创新,真正地做到了人民大众自己的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即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按横向上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的一生。其次,教育的中心是实际的生活,通过生活来开展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应跟生活一致。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二、“学校及社会”VS“社会即学校”

“学校即社会”的命题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特别是儿童生活,是儿童在活动中,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满足和乐趣。二是通过教育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生活,使社会生活更加完善,美好。杜威所倡导的就是要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既合乎儿童需要亦合乎社会需要,有益于儿童发展和社会改造。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在于要求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他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杜威“学校即社会”的立意就是要冲破传统意义上的死学校,使学校社会化;但社会化的学校毕竟还不是真实的社会生活本身,是鸟笼而不是鸟的世界。而“社会即学校”能使学校和社会真正打通,并融为一体。

三、“做中学”VS“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做中学”,从教学过程来看,虽然都是强调 “以做为中心”,但实质上却不一样,因为陶行知所论的“做”,是同“教”与“学” 紧密结合的,是反对传统教育“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它不同于杜威“做中 学”,与“教”和“学”无內在的联系,只强调“做”字,从而降低了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可见,陶与杜虽然都重视 “做”,但两者却有本质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