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课程

发布日期:2018-09-06    浏览量:453

[教师资格] 招聘公告 |历年真题笔试资料  | 面试资料 | 冲刺卷

[教师招聘] 招聘公告 | 历年真题| 面试真题 | 在线名师微信答疑:boyueshikao

[课程培训] 金秋启航计划-提前批面试课程 | 刷题打卡 免费答疑微信

1.按呈现状态,可将课程分为(  )。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以学生的经验和主体性活动为中心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要素主义课程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儿童中心课程论 D.社会中心课程论
3.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结构,以此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4.在课程目标评价的主要模式中,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
A.泰勒 B.斯克里文 C.杜威 D.布鲁纳
5.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是(  )。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6.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国家的课程标准 D.课程改革纲要
7.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仅设置分科课程 D.仅设置主干课程
8.下列选项中,(  )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0.最早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的是(  )。
A.杜威     B.培根     C.赫尔巴特     D.卢梭
11.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的课程属于(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活动型课程 D.研究型课程
12.主张“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任何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的理论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结构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13.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所体现的课程组织形式是(  )。
A.逻辑组织     B.直线式组织     C.心理组织     D.纵向组织   
14.下列观点,不属于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是(  )。
A.儿童是课程的核心 B.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C.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D.课程内容应该与儿童的经验相结合
15.把课程编制分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进行课程评价四大步骤,主张以教育目标为中心来编制学校课程的学者是(  )。
A.施瓦布     B.布鲁纳     C.博比特     D.泰勒
16.根据课程内容的学科综合程度,可将课程分为(  )。
A.研究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B.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
C.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
17.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  )。
A.校本课程 B.必修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根据资源的(  ),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A.功能特点 B.存在形态 C.存在方式 D.空间分布
19.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
20.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及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的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21.被称为“形式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装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科尔伯格 D.夸美纽斯
22.杜威是(  )的代表。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儿童中心课程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23.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  )。
A.研究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24.用于考察被试个体差异,衡量被试相对水平·并且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
A.常模参照测验 B.标准参照测验 C.目标参照测验 D.团体参照测验
25.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26.至今仍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学校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种课程类型是(  )
A.核心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27.课程制定主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  )
A.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受教育者 B.经济发展、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教育者
2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关于课程结构的变革体现为(  )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C.高中以综合课程为主
D.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选修课程
29.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被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30.(  )是课程计划构成的核心内容。
A.课程设置 B.课程开设的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31.(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A.课程设计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32.下列表述与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最不接近的是(  )
A.“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B.“宽著期限,紧着课程”
C.“一切的课程内容应当从学术(学问)中引申出来”
D.“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的一切经验”
33.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  )
A.“怎么教” B.“教哪些课” C.“教什么” D.“怎么培养人”
34.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  )
A.统一性 B.适应性 C.规范性 D.选拔性
35.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是(  )
A.1918年出版的《课程》
B.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1918年出版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D.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36.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不包括(  )
A.学习者的需要 B.社会发展的需要 C.学科的发展 D.教师的教学水平
37.下列观点不属于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是(  )
A.儿童是课程的核心
B.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C.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D.课程内容应该与儿童的经验相结合
38.“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  )
A.唐宋时期 B.春秋时期 C.明清时期 D.元朝时期
39.“在科学课程中,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句话表述的课程目标是(  )
A.表现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普遍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40.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教学原则
41.经验主义课程认为(  )
A.课程应该有益于促进人的尊严和潜能的发展
B.课程应该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加以组织
C.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而是应该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社会文化
D.课程标准应该体现丰富性、循环性、关联性和严密性
42.由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并得出结论的课程,属于(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43.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  )
A.以学生为本 B.以学校为本 C.以知识为本 D.以成绩为本
44.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创生取向
45.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问题的研究受到了课程专家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  )三种。
A.协作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B.忠实取向、协作取向、创生取向
C.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协作取向
D.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创生取向
46.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洛克 B.斯塞宾 C.赫尔巴特 D.杜威
47.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并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48.国家课程的管理权属于(  )
A.国务院 B.地方教育机关 C.人大 D.中央级教育机关
49.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称为(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50.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是最早的(  )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