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见论述题合集

发布日期:2021-07-12    浏览量:481

[教师资格] 招聘公告 |历年真题笔试资料  | 面试资料 | 冲刺卷

[教师招聘] 招聘公告 | 历年真题| 面试真题 | 在线名师微信答疑:boyueshikao

[课程培训] 金秋启航计划-提前批面试课程 | 刷题打卡 免费答疑微信

浙江省各地招考交流群 点击添加 关注博越师考微信公众号:boyuejiaoshi  

5e956e743d612.png

热门直播|备考资料|教师资格证|报考公告

1.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6)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

2.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的效果

(一)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1)合理安排教学;(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3)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4)充分利用地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5)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二)依据记忆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1)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

(2)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

复习时机要恰当(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间隔复习;④循环复习);

复习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性;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人的学习83%通过视觉);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创造性课程:①创造发明课;②直觉思维训练课;③发散思维训练课;④推测与假设训练课;⑤自我设计训练课;⑥假设课;⑦侧向思维训练课。

创造技法:①头脑风暴法;②系统探求法;③联想类比法;④组织创新法;⑤对立思考法;⑥转换思考法;⑦检查单法。

(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注意规律教学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②注重讲演、板书

技巧和教具的使用;③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②培养间接的兴趣;③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移的规律组织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1)要增强注意的稳定性,就要防止注意的分散。

(2)要扩大注意的广度,需要学生积累本学科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素养。

(3)注意的分配在教学中有实践意义。

(4)注意的转移同人的先天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但也可以通过对外在因素的控制和后天训练加以改善和提高。

5.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客体永久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的形成;

(3)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

(4)延迟模仿的产生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1)早期的信号功能;(2)自我中心性(中心化);(3)不可逆、不守恒

(4)不能够推断事实;(5)泛灵论;(6)不合逻辑的推理;(7)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8)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2)可逆性;(3)守恒;(4)分类;(5)序列化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1)命题之间的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类比推理;(4)抽象逻辑思维

(5)可逆与补偿;(6)反思能力;(7)思维的灵活性;(8)形式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

7.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理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8.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9.创造性的培养

(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4)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